【四物湯】傳統藥膳的滋補與美味
在眾多傳統中藥配方中,最廣為人知且深受日常生活應用的,非「四物湯」莫屬。許多女性朋友可能都記得,從青春期開始,每次「好朋友」造訪後,媽媽總會熬一碗四物湯來為孩子補養身體。近年來,各種以四物為基礎的飲品如四物雞精、含鐵四物飲、玫瑰四物飲等,四物湯究竟有哪些功效?對身體有什麼幫助?在食用時又有哪些注意事項?本文將會深入探討。
四物湯的起源
四物湯最早出現在唐朝藺道人寫的傷科著作《仙授理傷續斷秘方》,書中提到:「四物湯,凡傷重腸內有瘀血者用此」。當時,四物湯並非用於補血調經,而是針對跌打損傷或腹部瘀血引發的疼痛。
然而,隨著四物湯的應用範圍逐漸擴大,醫生們發現它除了去除瘀血止痛外,還能補血、調理月經,並改善多種婦科問題。因此,到宋朝官方醫書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裡,四物湯已被記載為一種能滋養氣血、改善血虛、調理月經不調及痛經的藥方。
由於四物湯的廣泛應用,它成為補血、活血調經的基本方劑,後人也在其基礎上衍生出許多變方,四物湯因此有了「婦科聖方」的稱號。
四物湯裡有哪些成分,又有什麼功效呢?
四物湯由四味中藥組成,根據君、臣、佐、使的原則,可以進一步分成:
- 君:熟地黃擅長滋陰補血,是方中的主角,為君藥。
- 臣:當歸輔助熟地黃補血,同時具有行血活血的功能,因為血虛往往伴隨血行不暢,因此需要行血之力以協助補血,故以當歸為臣藥
- 佐使:白芍不僅養血,還能緩急止痛;川芎能活血行氣,引藥力上行至頭部、下行至血海,因此兼具佐藥和使藥的角色。
這四味中藥材結合起來,賦予四物湯有補血、活血及調理月經的效用。
四物湯具有良好的補血作用,可改善血虛症狀。中醫所說的血虛,是指血液生成不足,無法充分滋養肢體和器官,類似於西醫所說的貧血,但兩者並不完全相同,血虛包括臉色蒼白、唇指甲淡白、頭暈、消瘦、疲憊、手足麻木、健忘、失眠等,還可能導致月經量少或經痛。四物湯作為補血藥膳或保健配方,經常用於以下情況:
- 生理期:生理期結束後,身體陰血耗損、較為虛弱,這時是補血的最佳時機,可食用2-3次四物藥膳來補充流失的營養。
- 產後或小產後:生產或中止妊娠會耗損大量氣血,產婦通常體質較為虛弱,月子期間在惡露排淨後,可在每日湯水中加入四物藥膳,幫助恢復體力。
- 手術後:手術流失血液後,身體多處於氣血虛弱狀態。手術一週後傷口癒合時,適當食用四物藥膳有助於加速恢復,但因其具有活血作用,需等手術傷口癒合後再開始食用。
四物藥膳是女性專屬的嗎?其實男性也可以吃喔!
雖然四物湯被稱為婦科聖方,但其實四物湯並不專屬於女性,無論男女老少都適合食用。主要是因為女性生理特性容易出現血虛情況,並且四物湯常用於生理期和產後的調養,因此大部分人誤以為四物藥膳只適合女性,男性不能食用。
事實上,男性在生病、失血、消化吸收不良、營養不足或過度疲勞時,也可能會出現血虛或貧血的情況,這時候他們可能臉色萎黃、嘴唇發白,甚至感覺頭暈。這些情況下,食用四物藥膳同樣能幫助調理體質、減緩疲勞並提升精神狀態。
常見四物藥膳
除了補血功效,四物湯中的當歸和川芎具有濃郁的漢藥香氣,加上熟地和白芍的自然甘甜,這些成分讓四物藥膳不僅滋補,還美味誘人。四物藥膳常與以下食材搭配:
- 四物雞湯:最常見的組合之一。雞肉屬溫性,能補養五臟、益氣養血,與四物湯的作用相得益彰,特別適合體質偏寒的人,尤其是經期後、產後、大病初癒或氣虛、腎陰虛的人群。
- 四物排骨湯:如果體質偏熱,選擇平性排骨與四物湯搭配會更為適合,整體湯品較溫和,適合想享受四物藥膳滋味的人。
- 四物燉虱目魚:部分台灣地區傳統上使用四物湯燉虱目魚。相比雞湯,虱目魚屬於平性,能健脾益氣、養筋健骨,且魚皮富含膠質,有美容功效。
四物湯的藥材可以在一般中藥房購買,但要確保藥材品質安全合格。如果覺得自己燉煮過於麻煩,市面上也有現成的調理包,直接加熱後即可食用,方便快捷,特別適合忙碌的現代人和上班族。
食用四物藥膳的注意事項
雖然四物湯廣泛應用,並且是一個非常好的食補配方,但由於它具有藥性,食用時應注意以下事項:
- 四物湯屬於溫熱性質,體質過燥熱或火氣較旺的人應避免食用過多,以免加重上火症狀。如果食用後出現口乾舌燥的情況,應暫停進食。
- 由於四物湯具有活血和促進子宮收縮的作用,因此孕期女性不宜食用。
- 如果身體有發炎或出血性疾病,建議等身體恢復後再食用四物藥膳進補。
- 最好不要與含咖啡因的飲品如茶或咖啡同時食用,可能會影響四物湯的效果。
內容參考來源:【探索四物湯】傳統藥膳的滋補與美味 - 林志杰 中醫養生專家
參考資料
- [唐]藺道人,《仙授理傷續斷秘方》https://jicheng.tw/tcm/book/仙授理傷續斷秘方/index.html
- [宋]太平惠民和劑局,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https://jicheng.tw/tcm/book/太平惠民和劑局方/index.html
林志杰 中醫養生專家
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,是一位健康講師,也是個中醫愛好者,喜歡分享中醫知識,立志推廣中醫養生保健理念,希望大家都能運用老祖宗的智慧,擁有一個健康的人生。